经典高分剧情《呼喊与细语》1080p.BD中字 - 内容介绍:
◎译 名 呼喊与细语/呼喊与低语/哭泣与低诉/哭泣与耳语/哭泣与呢喃/在细雨中呼喊/Cries and Whispers
◎片 名 Viskningar och rop
◎年 代 1972
◎产 地 瑞典
◎类 别 剧情/爱情
◎语 言 瑞典语/德语/丹麦语
◎上映日期 1972-12-21(瑞典)
◎IMDb链接 8.1/10 from 30,824 users
◎豆瓣评分 8.7/10 from 19914 users
◎片 长 91分钟
◎导 演 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编 剧 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主 演 哈里特·安德森 Harriet Andersson
卡莉·西尔万 Kari Sylwan
英格丽·图林 Ingrid Thulin
丽芙·乌曼 Liv Ullmann
安德斯·埃克 Anders Ek
英加·吉尔 Inga Gill
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赫宁·莫里岑 Henning Moritzen
Georg Årlin
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Ingrid Bergman
莱娜·贝格曼 Lena Bergman
拉尔斯-奥弗·卡尔贝里 Lars-Owe Carlberg
Malin Gjörup
Rossana Mariano
林·乌尔曼 Linn Ullmann
剧情简介
艾格尼丝(哈里特·安德森 Harriet Andersson饰)、玛丽亚(丽芙·乌曼 Liv Ullmann饰)和卡琳(英格里德·图林
Ingrid
Thulin饰)虽然是三姊妹,各人内心却有着积重难返的隔膜和疏离。艾格尼丝身患绝症,生命将近,守护在她身边的是女仆安娜。艾格尼丝没有得到过母亲完整的爱,死前妄想让关系紧张的姐妹变得珍爱彼此,却一再事与愿违。
玛丽亚是最得母亲宠爱的孩子,因此遭到姐妹的嫉妒。她的感情生活处理的一塌糊涂,在丈夫和情人之间徘徊周旋。她对爱越是拥有,就越是贪婪。
卡琳的生活更是充满压抑。和丈夫的关系陷入僵局,令她沉沦于自虐。
和好的愿望太过遥远,她们想摆脱生活的阴影,重新拉近彼此的心,却发现隔膜似乎不可打破。
获奖情况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 (1974)
最佳影片(提名) 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导演(提名) 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摄影 斯文·尼科维斯特
最佳服装设计(提名) 马里克·沃斯-朗德
第18届意大利大卫奖 (1974)
特别奖(获奖) 哈里特·安德森、卡莉·塞尔万、英格里德·图林、丽芙·乌曼
最佳外国导演(获奖) 英格玛·伯格曼
第2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1974)
最佳女演员(提名) 英格里德·图林 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 斯文·尼科维斯特
第2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1973)
技术大奖(获奖) 英格玛·伯格曼
第30届美国金球奖 (1973)
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呼喊与细语》
幕后花絮
片中用于拍摄的房子Taxinge-Nasby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居住,剧组用光滑的红色油漆把墙面重新漆了一遍。
导演伯格曼自费制作了该片,但在美国却没有一个发行商愿代 理发行,他们一致认为该片很难盈利。
片中安娜怀抱安妮的姿势是受到了米开朗琪罗创作的雕塑“圣母怜子”的启发。
该片摄影机使用的方式很特别,远镜头被用于冷漠与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姐姐卡琳,而强烈的近镜头则被用于十分热情的妹妹玛丽亚 。
影片评价
《呼喊与细语》沿用伯格曼前作《沉默》的方式,在钟表的滴答声中开始,用五种不同的钟表声音配以指针和钟摆的特写,时间在片中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钟表的特写画面被穿插在影片的各个部分。尼克维斯特的摄影让影片散发出了全部的魅力,在银幕上创造出了“油画般的质感”。不过实际上片中的色彩运用是“不自然”的,红色为基调的大色块过于浓烈,然而这一“缺点”却正好符合影片的内在需要。色彩是与角色的心理与情感相联系,因此那些通常会显得做作和生硬的画面,在片中却显得格外贴切。伯格曼近乎自然主义地描写了晚期癌症病人在衰弱和剧痛中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终结,为此他必须用唯美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来加以调和,才不至于让人彻底堕入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绝望。死去的艾格尼丝和她的日记述说着理想生活的美好,使得影片结尾三姐妹与安娜在铺满金黄落叶的林间散步的画面更加感人(《外滩画报》评) 。
【下载地址】